公司减振/震业务基本的产品为橡胶制品,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减振/震橡胶制品属于“制造业(C)”中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C29)”。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减振/震橡胶制品属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中的“橡胶制品业”。因橡胶制品业范围过大,下文相关行业分析以公司具体产品类别“减振/震业务”为基础。
公司通过子公司昌吉利主要是做锂化物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锂化物产品属于“制造业(C)”中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锂化物产品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城市病”引起的噪声污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编写的《2021年行业发展评述和2022年发展展望》,2021年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产值约为115亿元,其中行业的技术和市场热点需求集中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方面。
2022年6月5日,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在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问题上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纳入防治对象,并将交通运输噪声有关法律法规的适合使用的范围从城市市区扩展至全域,同时也加强分类管理,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噪声污染的处罚力度。源头防控是噪声污染防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噪声污染防治法》还强化了源头防控要求,不但明确防噪声距离划定的主管部门,还要求在机动车、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民用航空器等产品品质衡量准则或者其技术规范中规定噪声限值。新法对轨道交通噪声污染的重视力度加强,有利于减振路段占比提升,同时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监测监管规定也将使市场更规范。
结合人民群众对宁静生活的需求,以及社会、国家对噪声污染的重视程度,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噪声污染形势紧迫,轨道结构减振市场需求旺盛。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由下游轨道交通市场带动,大致上可以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两大领域,在国内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我国交通网密度逐渐加大,轨道交通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沿线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面积正在扩大,且城市轨道交通为方便市民的出行,其线路常穿行于建筑物和人口稠密地区,受到噪声与振动影响的人口数量众多。一方面,轨道交通引发的噪声与振动影响沿线居民的休息或睡眠,容易使人紧张、烦躁,甚至情绪失控;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线路不可避免的会穿过医院、学校、音乐厅、剧院、古建筑或精密仪器设施等敏感目标,影响精密仪器工作、损伤建筑物;此外,随着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TOD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系一种集约紧凑型发展模式,住宅、商业综合体、办公楼等建筑紧紧围绕公共交通站点布局,甚至直接在车辆段上盖)慢慢的变成为城市核心区的重要开发模式,对轨道减振降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减振降噪区段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建设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巨大发展。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由 2016年的运营线公里,运营线公里,运营线条。
基于缓解政府债务负担,增强轨交运营效率的考虑,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逐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申报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标准及城市轨道建设的审批程序,但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在拉伸城市骨架、减缓交通拥堵、土地高效利用方面,在现阶段具有无可比拟的及其重要的作用,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并进一步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等要求。
随着铁路向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方向发展,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路基、桥梁和隧道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对长大隧道、跨海隧道、山区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营影响一天比一天突出,减振在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及工作量方面承担逐渐重要的作用。此外,为满足城市圈的交通需求,新建铁路线路将更多的贴近甚至穿越城镇,对于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要求将逐步提升,铁路交通行业将是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另一大需求方向。铁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性行业之一,一直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交通强国”、“高铁走出去”、“一带一路”及“新基建”、“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等国家战略和发展格局的深入,行业政策直接推动了铁路建设。依照国家铁路局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运营里程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目前,我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顶级规模的国家之一。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威胁巨大的自然灾难,地震引起的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与轨道交通减振源或噪声源的原理类似,在建筑领域也可采取减震或隔震措施,减少地震能量向建筑物上部传递,进而达到抗震防震的目的。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于减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扶持,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涨的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要求全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特定项目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未来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空间有望大幅度的提高,建筑减隔震有望成为减振/震产品新领域。
锂化物产品以加工程度为划分依据,大致上可以分为基础锂产品和深加工锂产品,基础锂产品是锂资源在经过初级加工阶段后形成的,基本的产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等,因性能一般,其直接应用领域较窄,通常作为深加工锂产品的原材料使用;基础锂产品经过进一步加工可制取丁基锂、金属锂、高纯氟化锂、高纯碳酸锂、高纯氢氧化锂、锂基脂等深加工锂产品,其中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按照纯度与化学指标不同又可大致分为工业级和电池级,分别用于工业领域和电池领域。
得益于下游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应用领域的旺盛需求,深加工锂化物产业目前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其应用时间比较短,但由于有关产品性能好,市场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已大量应用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其中新医药领域,深加工锂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合成生产降血脂药、新型抗病毒药等一系列医药关键中间体;新材料领域,深加工锂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合成特种功能橡胶、稀土冶炼、沥青改性及工程合金材料等;新能源领域,深加工锂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动力电池、3C消费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池方向。随着深加工锂产品下游市场技术慢慢的提升,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其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市场空间也将不断加大。
从轨道交通领域来看,轨道交通往往布局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城市轨道交通,往往布局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大中型城市。因此,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地域分布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联系紧密,有较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与轨道交通行业紧密关联,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的投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政府预算。为此,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生产周期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影响较大。目前,受益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客运铁路高速化、货运铁路重载化的影响,轨道结构减振行业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大多数都用在轨道交通领域,生产和销售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紧密相关,而项目施工进度主要受土建工程进度、行业政策和项目资金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有着非常明显的季节性。
锂化物产品的应用领域涉及众多行业和地域,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玻璃陶瓷制品、润滑油脂、冶金粉末、化学药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行业分布较广,无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经济周期的变化将会对各个行业造成不一样程度的影响,上述行业的景气度也将跟随经济环境变化,从而进一步对锂化物行业产生周期性波动影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爆发,锂化物的需求也随之显著提升。
锂化物系列新产品因下游应用分布于各个行业,不存在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个别产品生产及原材料供应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影响。原材料方面,我国的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的盐湖,受当地海拔较高、冬季寒冷的影响,各盐湖提锂每逢冬季将存在不同程度的减产。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十余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二五”到“十三五”的10年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完成建设投资额稳步上升,10年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8,612.7亿元。2021年以来,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放缓回落趋势,但其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减振降噪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慢慢的变多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噪音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其隐患可能会影响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轨道减振降噪工程要求与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同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轨道交通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应的减振降噪市场需求的增加。
从全球范围内看,我国轨道交通减振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陆续开展,很多类型的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相继得到应用,总体而言,公司所处的轨道结构减振行业技术发展尚处于成长期,减振产品品种类型较多,行业竞争相对激烈。
在轨道结构减振行业中,主要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减振产品和供应商,这对企业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近年来企业淘汰速度和行业整合进一步加快。国内目前从事减振降噪服务的公司数众多,但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具有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指标要求高、项目工程管理要求严格等特点,而且招投标时还需竞标单位具有历史业绩和项目经验,因此,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性能及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技术领先企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小。
锂化物行业受下游需求端和上游供给端波动共同影响:①下游需求波动受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波动较快,而供给释放速度受限于矿产资源开采明显滞后;②上游供给为重资产型企业,高成本投资且需要大量现金流,矿端具备生产能力后迅速投产,供给扩张幅度大。
从锂化物产业链上下游来看,中游锂化物产品较为核心,但中游扩产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作为支撑,强大的资源储备能够为中游锂盐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拥有锂资源的锂化物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将更具优势。
目前锂化物加工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且大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过并购国内外锂矿,已基本实现矿端与加工端的一体化,企业实力慢慢地加强,并在整个产业链中拥有较强话语权,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其余企业则大多数规模较小,受资本实力影响竞争力不强。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注重自主创新,密切跟踪轨道工程橡胶制品有关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掌握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其中橡胶减振降噪产品配方和生产的基本工艺在国内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具有技术领头羊,并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方式,公司掌握了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研发出以隔离式橡胶减振垫为代表的多种轨道结构减振产品,涵盖道床、轨枕、扣件和钢轨等轨道结构的多个部位,是国内减振产品类型较为齐全的橡胶类轨道结构减振厂商之一。目前公司产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轨道交通线路,是国内应用案例较为丰富的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锂化物产品通过全资子公司昌吉利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昌吉利成立二十余年来在锂化物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基础及生产经验。
在氯代烷领域,昌吉利已形成“一种连续中和酸性废水的固定床及使用方法”、“一种溢出法自动疏水装置”、“一种混合液连续分离装置”、“一种连续生产氯代正丁烷的方法”等多项专利技术,以及连续萃取技术、连续反应自动调节技术等非专利技术,并成为工业用氯代正丁烷行业标准(HG/T5381-2018)第一起草单位。在烷基锂领域,昌吉利已获得“一种无白油正丁基锂的制备方法”、“一种烷基锂连续化生产系统”、“连续法生产烷基锂投锂器装置”、“一种烷基锂存放瓶”、“有机锂溶液安全取样采集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以及负压低温反应技术等非专利技术。在锂盐产品方面,昌吉利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采用DTB技术生产无水氯化锂,产品各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主要原因系受锂行业周期性影响,终端需求增速放缓,锂盐产品价格大大下降,锂矿原材料价格跌幅小于锂盐及下游产品价格跌幅,导致公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出现重大变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将创新视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紧密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和建筑减隔震领域的需求开展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公司的成长。
公司始终注重自主创新,密切跟踪轨道工程橡胶制品和建筑减隔震产品有关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设有大型现代化研发中心,配备了各类国内外高端的研发设备,并依照地铁、高铁轨道结构针对性的建立了轨道试验平台,配有COINVDASP数据采集分析软件、ISI轨道相互作用动力学模拟软件,大幅度的提升了研发的软实力;并且公司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宁波大学等建立“以技术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优势互补、共同攻关”的科研合作模式,对技术难点实现重点突破,从始至终保持公司研发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形成了完善、精准的研发体系。
公司依托多年在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经验积累,可以依照客户提出的不一样的要求,选不一样种类的高性能橡胶、特种补强填料以及各种功能型橡胶助剂来进行产品配方设计,并通过不断的试验验证和配方优化调整,使产品具备客户对安全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需求。
首先,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物料特性,公司采用自动化称量系统,制定严格的防错措施并通过电脑系统来进行监控,出现称量超过公差的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一定要经过人工复位处理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称量。
其次,混炼工艺采用国内技术领先的密炼机,可根据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工艺技术要求采用不一样的转速;在混炼时提供比一般密炼机更大的压力,使胶料在密炼室内受到更好的挤压和剪切作用,各种助剂在橡胶中分散均匀,保证混炼胶的各项物理指标满足使用要求。
第三,公司可根据工艺要求调整压延速度,以保证混炼胶预热的均匀性,且橡胶胶料与帆布、胶片与胶布可紧密贴合,提高混炼胶与帆布的粘合强度,保证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第四,硫化过程中,硫化机热板各区域温度差控制在±3℃范围以内,且采用高精密机床加工的整体模具,经过压延机贴合的半成品经一次硫化成型,产品具有较为美观的外形,同时保证产品内在的均匀性。
公司在长期业务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批优质的客户资源,并长期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目前,已经与中国中铁601390)和中国铁建601186)下属设计和实施工程单位,以及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深圳、无锡、济南、郑州、南京、沈阳、南宁、昆明、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台州、金华等轨道交通建设、维护或产业公司成立了良好的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凭借这种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能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研发生产出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的产品,既可在竞争中赢取先机,又可实现服务增值,提升产品利润。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公司始终坚守“品质为天、作风如铁”的企业精神,建立适用于公司经营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流程的质量策划和质量预防。
公司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和法规,依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ATF16949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完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多项产品通过了“浙江制造”评价规范要求并在获证后持续接受监督,保障了产品高质量的长期发展。
为加强规范公司质量管理工作,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确保质量目标的有效实施,抓质量、促效益,充足表现奖优惩劣,公司依据国家法律和法规,结合企业运行实际制定了《产品放行控制程序》《质量奖惩制度》等多项质量管理办法,并依照产品成熟度的不同,对生产的基本工艺进行差异化管理,严控产品质量;其次,公司购置了高性能、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为公司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础;再次,企业具有完善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每个过程均严控工艺参数,如:时间、温度和压力三要素,所有的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工艺标准,确定保证产品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最后,公司是CNAS认证的实验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并配置了专业检验人员对每道工序产品质量进行仔细的检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
公司推动产品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通过大数据,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公司通过建立ERP、CRM、PLM、SRM、MES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公司推行“源头预防、分级控制”的质量管理方法,切实推进并严格落实《供方质量协议》,通过SRM系统跟踪供方订单,早期介入进行预防和跟进,内外部质量损失显而易见地下降、客户满意程度明显提升,为公司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公司始终在研发技术工作中持续创新、追求卓越,先后斩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一
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在内的数十项荣誉。公司的橡胶减振垫、橡胶弹簧、钢弹簧隔振器等产品被授予“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证书”,同时橡胶弹簧和橡胶套靴首次通过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
公司格外的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截至2023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231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187项、外观设计10项。2023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省知识产权专利奖、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还热情参加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旨在通过提供技术典范,规范行业竞争格局,并推动行业发展。2023年度,参与《橡胶支座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GB/T 20688.4-2023)、《液体氟橡胶涂敷脱硫后烟囱耐蚀作业技术规范》(GB/T 31819- 2023)、《海洋钢制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腐蚀控制技术》(GB/T 32119-2023)等3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参与编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轴向冷挤压钢筋连接作业规程》(T/CECS 1282-2023)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用基础隔振垫板》(T/CECS 10281-2023)并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
首先,公司作为创新型企业,在产品配方设计和工艺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虽然短期内形成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公司取得的一系列核心技术,起到了降低料工成本、节能降耗以及提高优良品率的作用,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其次,公司具备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机构精简、管理精细、成本控制考核指标量化具体,且建立了一整套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
公司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使公司具备综合成本优势,随着在细致划分领域市场地位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该种优势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子公司昌吉利深耕行业多年,在氯代烷及锂化物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昌吉利创建以来始终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围绕市场导向,不断开展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或研发,逐步的提升品质、减少相关成本,持续推动企业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是持续多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重自主创新,科学技术创新,设有江苏省有机锂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各类试验装置及检验测试仪器,具有较强的研发基础,同时通过与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合作伙伴关系,对技术难点实现重点突破,保持研发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在生产技术上,氯代烷采用无催化剂连续法生产技术,该工艺使产品中异构体含量极低,保证了产品的纯度和生产的稳定性、安全性;烷基锂采用分散锂砂及负压低温反应工艺,较大地减少了副反应,提高了产品纯度和色泽;无水氯化锂首创DBT结晶技术,实现了连续除杂的无杂质(核)结晶,从根本上降低了产品中的杂质,并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结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的一致性。
昌吉利的核心产品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无水氯化锂均为国内行业领军产品,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氯代正丁烷产品具有纯度高、杂质低、品质稳定等优势,是国内外用户优选品牌;正丁基锂产品具有杂质低、无色透明等突出优势,在液晶材料、新药、特种聚合物等业界受到用户好评;氯化锂产品具有色泽亮白、颗粒均匀,杂质少、水分低等优点,获得客户认可。
多年来始终重视产品质量及客户服务,坚持为每一位客户做好技术服务,积极为用户解决相关安全、检验等技术难题,获得了客户信任。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大批优质用户,同时吸引了较多新用户,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昌吉利创建初期即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开展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颁布了完整的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制度和文件,建立了切实可行可操作的三级技术质量文件,并使之长效贯彻执行。同时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提升,使质量管理更科学更安全,也促进了安全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昌吉利是国家化工行业标准《工业用氯代正丁烷》(HG/T5381-2018)的第一起草单位。在科研和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截至2023年末共拥有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公司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多项奖项:2003年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04年实施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2013年建成无锡市有机锂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建成江苏省有机锂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创新成果得到各级有关部门的认可。
多年来,公司十分注重成本管理,积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降低单位消耗和回收利用,先后在氯代正丁烷车间采用余热利用、连续萃取、多级蒸发、冷凝水补水,在丁基锂车间采用白油再生、保护气回收利用,在氯化锂车间采用蒸发水、冷凝水回用、渣液清洗利用等手段,同时利用丁基锂车间副产品氯化锂水溶液提纯生产无水氯化锂技术,实现氯化锂的循环利用。此外,公司利用自产的无水氯化锂通过委托加工生成金属锂,大大降低了原材料金属锂的采购成本,实现了循环经济,体现出公司的综合成本优势,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无处不在,行业周期波动不可避免,市场疲软态势长期持续。但全体天铁人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迎难而上,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应对内外风险挑战,把握市场脉搏、团结奋进,有序推进市场开拓、产品创新、精益生产、提质增效、母子公司协同发展等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729.5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60.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9.39%;资产总额527,093.70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87%。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面对严峻的市场行情,经营班子亲自挂帅,成立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北方等业务开拓小组,打造成都营销中心,奔走一线、深入市场,稳中突新,较好的维护了轨交商品市场份额,实现了建筑减隔震市场的突破;同时进一步开拓新商品市场,构建更存在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为公司实现多元化发展形态趋势贡献力量。
公司始终以创新引领为方向,致力于产品多元化布局,慢慢地增加各类技术和产品迭代开发,构筑产品体系护城河。1、新产品布局方面。在轨交减振降噪领域持续挖掘潜能,完成低刚度橡胶弹簧、铸铁轨枕套靴及垫板、潘得路轨下垫板、近轨声屏障等项目的产品落地。同时加大建筑减隔震产品体系的扩充布局,拓展并实现了摩擦摆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板式摩擦阻尼器等七大类特殊隔震解决方案系列新产品的自主研发并投产。
2、新领域拓展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完成镁质漂珠高晶复合风管和钢筋接驳器系列新产品。与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以气凝胶为项目研究对象,为镁质漂珠高晶复合风管提供更优质的隔热材料;组建钢筋接驳器产品线,E型、S型两个产品型号实现连续化生产。
3、新科研成果方面。公司始终在研发技术工作中持续创新、追求卓越,先后斩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在内的数十项荣誉数。公司的橡胶减振垫、橡胶弹簧、钢弹簧隔振器等产品被授予“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证书”,同时,橡胶弹簧和橡胶套靴首次通过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
公司格外的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截至2023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231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187项、外观设计10项。2023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省知识产权专利奖、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还热情参加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旨在通过提供技术典范,规范行业竞争格局,并推动行业发展。2023年度,参与《橡胶支座第4部分:普通橡胶支座》(GB/T 20688.4-2023)、《液体氟橡胶涂敷脱硫后烟囱耐蚀作业技术规范》(GB/T 31819- 2023)、《海洋钢制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腐蚀控制技术》(GB/T 32119-2023)等3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
生产系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细化落实车间各项举措,全力保障生产。
1、打造新车间,助力新制造。新建风管新材料车间,实行6S规范化管理。同时引进系列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完成板材成型线、敷贴线等生产线安装,并实现量产,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道路上迈出坚定一步。
同时以机加工车间为智能智造标杆车间,融合精益管理理念,定期开展3S活动,对各车间现场目视化提升、使车间现场焕然一新,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并顺利通过“2022年度浙江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现场验收。
2、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质量为先、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全面落实贯彻管理体系要求,严格把控原料入库、成品出库、施工检查等过程中每一道质量关,引领行业质量标准。
以“提质效、降成本、重实干、抓改革”为要求贯彻全年各项工作,呈现出轨交和建筑产品对标降本、机加工智能化改造、整体道口板模具自行开发改造和采购多元降本等多任务多项目的“比学赶超”局面,展示了各部门、各车间的新担当、新作为。
采购部和综合部成绩非常显著,全年节俭目标和项目申报入库资金均超目标值,为公司达成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机加工车间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生产智能化、设备自动化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产能翻番的同时,能源利用率提高28%。推动管理改进与数字化车间建设相辅相成,使数字化成果真正落地。
公司全新编制《天铁股份2023-2028年战略规划报告》,绘定未来五年蓝图,明确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公司对外发布首份社会责任暨ESG报告,响应监管政策,给投资者以良好的企业正面形象;对内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举办妇女节座谈会、青年节演讲比赛、中秋游园会等多项文化活动,组织“职工免费体检”、“关爱困难职工”等多项暖心活动。
2023年协办全国橡塑行业论坛,积极参加国土交通(TOD)委员会年会、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产业博览会等论坛展会,推动“天铁”品牌的传播与建设。
母子公司“高新”联动。公司总部、河南天铁、江苏昌吉利、浙江力衡、河北路通等多家企业具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名片,为企业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以“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技术领先、坚持质量取胜”为指导原则,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在经营业务方面坚持突出三条主线:持续丰富减振降噪系列新产品,形成了产品的多样性,保持轨道结构减振降噪领域行业领军地位;全力发展锂化物领域,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药品三大客户提供可持续的增值解决方案;积极拓展建筑减隔震领域,延伸服务项目范围,实现减隔震产品从研发生产到售后维护的全过程服务。
(1)形成三中心、四区域、10+经营点的营销网络模式,丰富城市驻点软硬件配置。一方面销售团队加强系统性推广全部的产品及服务,完善客户关系,同时对产品信息收集、新产品推广、市场经营、回款跟踪、售后服务等环节可快速有效推进落地;另一方面以点带面,高效协同,深度触达客户,降低销售费用成本,确保经营目标实现。
(2)完善薪酬考核机制,打造“能者多得,奖勤罚懒”的营销文化,杜绝“摸鱼”、“躺平”,激发营业销售队伍斗志,最大限度释放经营人员活力。公司结合营业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和产品考核方案来优化,分板块、分产品、分团队、分价格细化考核指标,并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定期开展工作评价,实现优胜劣汰。
(3)实现内部团队整合,让跟单人员与安装人员协同联动,抓项目现场管理,抓项目回款速度,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打造一只高效高素质的后勤队伍。
(1)调整研发组织架构、工作机制、考核方式,建立一套可持续高效化的研发机制。根据立项,由牵头人组队,可利用公司现在存在资源,或借用外部力量,能快速高效研发创新产品的机制。同时,为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实现用户需求,建立起根据实现销售额设定不同档位奖励的新产品考核机制,鼓励不停地改进革新推出新产品。
(2)生产系统内部须经常头脑风暴,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实现降本增效。在工艺、智能化改造上充分讨论,谦虚外学,取长补短,实现效益最大化。
(3)采购中心须加快集团化集采平台搭建,通过量变引起质变,建立系统性供应商管理机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透明。
(1)落实公司组织变革,打造扁平化管理,梳理精简流程。以满足业务发展为出发点全面、系统梳理业务、人员、资产等现状,构建精简高效、适应市场发展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
(2)健全完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聚焦重点任务,建立督办工作“大闭环”,创新督办方法,持续强化督办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形成“强执行、抓落实、促闭环”的工作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公开透明的奖罚机制,组建专门小组或机构,及时处置,杜绝拖泥带水,形成常态化管理。
(1)布点营销中心,配置人员在主要城市、主要区域招聘所需人才,丰富招聘方案及制定推荐人才激励方案。
(2)重视日常交流,发挥人力资源中心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人才梯队规划和培养,使优秀人才留得住、有发展。
(3)持续探索生产、品质部门与销售协同考核机制,设立关键性指标,层层落实责任机制,与制定规划、配置资源、督促检查等相结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4)全面改革经营团队考核机制,以结果导向为牵引,明确责任与分工,分类分项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定量指标“硬考核”,突出对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的评价权重,力求奖罚分明。
(1)以管理促发展促落实,优化子公司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落实子公司经营团队经营责任。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提升涵盖管理、技术、经营、实操等各领域和岗位人员,持续为子公司精准高效输送人才。
(3)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地推进“知识经验协同”,通过驻点驻厂、专项培训、主题会议等方式开展实践交流,加快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提升组织效能,强化集团竞争优势。
(4)加强子公司基建项目管控和支持,集中力量,集合资源,完成预定目标,为子公司发展有效助力。
在减振/震领域,企业主要从事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业务对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基本的建设项目的投入规模依赖性较大。
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投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政府预算。如果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波动,或国家产业政策出现重大变动,政府缩减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将使得公司轨道交通领域相关客户投资额度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可能使其对公司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采购额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同时,产业政策对市场的推动作用是影响全国各地区建筑减隔震行业重要的因素之一,各地区的政策推进进度和力度可能会给行业的发展和公司新兴业务的上涨的速度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锂化物领域,受行业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锂化物价格在2023年度呈现下滑趋势,对公司锂化物业务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锂化物行业下游领域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对锂化物价格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下游新能源领域因国家政策退出,或消费者接受度不高,或技术没办法进一步突破等,而导致发展没有到达预期,对公司锂化物业务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分析其对公司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积极应对,提早防范。公司将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时作出调整公司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优化业务线条,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产品的优点,创造多级利润增长点。公司在深耕轨道结构减振业务的基础上,开展锂化物、建筑减隔震等相关业务,应国家政策引导多元化延伸业务发展,抓住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向高质量转型的窗口期。同时,公司也将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减振/震领域,企业主导产品为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大多数都用在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的防治。近年来,随着轨道结构减振市场容量逐步扩大,也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公司面临的行业内竞争压力持续不断的增加。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公司的出售的收益和盈利能力可能面临下降的风险。
在锂化物领域,随着行业参与者增加以及产能的逐渐释放,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对公司锂化物业务的出售的收益和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竞争压力。
应对措施:近年来,公司在行业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并获得了多项专利认证,拥有实力丰沛雄厚的研发技术队伍。同时,公司着重加强自身创新与销售经营渠道建设,深挖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打造与强化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战略规划部署、企业文化建设、资源配置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上的水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市场,有效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金属钢材、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炭黑、骨架材料和助剂等,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系公司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主要构成部分,故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
在减振/震领域,公司原材料中,金属钢材和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受宏观经济、供需状况、天气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合成橡胶作为石化产品,其价格与石油价格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与天然橡胶价格有一定联动性。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气候因素及突发性事件等因素影响,钢材和橡胶的市场行情报价波动较大。钢材和橡胶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使得公司经营成本和利润水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度波动,且公司无法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及时向下游转移,将存在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毛利率下降、业绩下滑的风险。在锂化物领域,盐湖含锂卤水是重要的原材料来源。目前锂化物领域上游呈现两方面的发展的新趋势:一方面盐湖提锂技术开始逐渐成熟,将推动盐湖锂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缓解上游原材料的供给压力;一方面“提锂+产品”一体化的企业或项目增多,表现为锂化物企业向上游盐湖资源拓展以及在建设盐湖提锂项目的时候直接选择以电池级锂盐为最终产品的生产的基本工艺,“盐湖+产品”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将更具竞争优势。如果上游盐湖提锂发展没有到达预期,或者一体化运作模式加剧盐湖锂资源的竞争,都将对公司锂化物业务的原材料供给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对供应商的了解和市场预判,以确保在低位锁定成本,把受市场波动的风险降到最低;账期方面,通过多次与供应商的谈判,为公司流动资金的自由度和可控性创造了条件。
自上市以来,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尽管公司已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经营状况良好,但随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在客户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将对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人力资源不能够满足资产规模扩大后对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的要求,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提升将受到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把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作为重点工作,加快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为公司做大做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随公司规模快速扩大、业务更加多元、分工不断细化,各部门、子公司要在市场运作机制下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发挥平台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公司各部门、各业务板块的融合,提升发展质量。
昌吉利虽然在氯代烷及锂化物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昌吉利目前整体规模偏小,进入新能源行业锂盐领域相对较晚。目前公司已在积极扩展市场并获得一定成效,但本次投资项目新增产能较大,若未来公司市场开拓效果未达预期,或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将面临产能无法消化、产品滞销的风险。
建筑减隔震行业的高速成长将吸引新的行业进入者或原有厂商加大投资,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将加剧。若公司不能提升市场开拓能力、运营管理上的水准并建立规模优势,则可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公司业务拓展受阻,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依托市场资源通过引入战略合作方式来进行优势互补,借力合作伙伴的渠道资源拓展新业务、新市场,以降低新领域的未知风险;同时,公司将坚持“诚信为本,品质为先”的营销战略模式,打造标杆项目,提高品牌影响力,并逐步的提升服务品质,提供最优质服务,持续提升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并且在合作伙伴选择上将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在未来合作伙伴关系上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控体系,进而加强项目运营和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建成投产并结转为固定资产后,每年将增加折旧摊销费用,而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周期,且项目收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项目建成后,短期内项目实现的收益可能没办法完全覆盖项目增加的折旧费用,从而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合理进行战略规划,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创新业务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将新增产能转化为销售收入。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