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禁塑令”的逐步实施,让市民感到切实变化。在一些日常购物场合,当买完东西后,一次性塑料包装袋不再唾手可得,很多市民开始陷入对既有生活方式的思考——
虽然商家应对方式各异,但“禁塑令”是否意味着商业场景下的购物袋必须一禁了之?
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等更环保的材料制作购物袋,并以有偿方式遏制滥用、引导大家循环使用购物袋,可不可以?
在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戴星翼教授看来,类似的思考和讨论都是有价值的。而下一步,塑料制品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真正的大方向,也是全社会更珍惜资源的重要体现。如何推动这一进程?戴星翼接受了上观新闻记者的专访。
上观新闻:近来,随着“禁塑令”的推行、实施,市民已经感受到切实变化,却也有一些新的现象随之而来。比如,有的超市不再提供任何购物袋,消费者要么自带购物袋,要么现场购买由新型材料制作的环保购物袋;在一家多品牌集成式零售餐饮店,有的柜台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有偿购买也不行,有的柜台却还暂时提供着,“过段时间可能会取消”。这让亲历者多少有些困惑:这到底是禁了还是没禁?到底哪些被禁、哪些被限?这一轮被很多媒体简称为“禁塑令”的行动,与2008年发布的老“限塑令”,到底有什么区别?
戴星翼:“禁塑令”一词,近来媒体用得比较多。但严格对照文本,就会发现,这一简称并不十分精准。
以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为例。该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市范围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可见,对于哪些情况被禁、具体怎么禁、禁什么,是有明确的区分和界定的。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没有要将塑料购物袋一禁了之的意思。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也许称之为“新版限塑令”更合适。
“新版限塑令”新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相关的规定、界定较之10多年前更具体、更可操作了,是对老版“限塑令”的完善。
上观新闻:老版“限塑令”的社会影响力不可以小看。但很可惜,这10多年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袋、塑料制品普遍的使用,似乎挡也挡不住。如何从过去的实践中汲取经验?
戴星翼:老版“限塑令”实施后的10多年,正好是国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节奏越变越快的10多年。结果,大家就发现,这也成为一次性用品(且先不去追究它们的材质到底是不是塑料)被滥用的10多年。塑料制品带给人类生活的便利,让我们对它带来的好处越发难以抵御。这多少提醒我们思考:错也许并不在于塑料本身。
上观新闻:在开始升级版的“限塑生活”之前,我们第一步要正视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
戴星翼:没错。塑料是我们人类一个极其伟大的发明。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塑料,我们的世界会是怎样?其他不讲,光是用塑料替代木材,就让我们的森林资源少消耗了很多。
塑料袋往往被指为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错不在塑料袋,而在于人。错不在用,而在滥用。是人们毫无节制的滥用和乱扔,让塑料袋四处散落,才导致所谓的白色污染。又因为塑料袋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最终成为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隐患。要改变这一切,办法其实挺简单——只要我们规规矩矩地把塑料袋扔进垃圾箱就可以了。有统计数据表明,只要“回收—循环链”衔接良好,90%以上的塑料袋皆可回收。且在现有的生化处理水平下,塑料袋可完全循环利用。我们人类是有能力将塑料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些范围内的。
上观新闻:新版“限塑令”显示了我们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决心。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限塑生活”真正翻开新的篇章?
戴星翼: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所确立的垃圾处理原则,简称“三化”。“三化”原则同样适用于塑料污染治理。反映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少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用得少,产生的废弃物就少,即“减量化”。废弃物在所难免,但我们大家可以想办法在处理的过程中,将环境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少。这个就是“无害化”。让可回收利用的部分顺利进入“回收—循环链”,就是“资源化”。针对我国的详细情况,尤其是城市居民的详细情况,减量化最为关键。
戴星翼:塑料污染治理,肯定还是要从源头着手。任何污染,等它已经产生了,我们再去治理,成本肯定是比较高的。最好的办法是让这种污染不会产生或者尽可能少地产生。所以,我们第一步应该把眼光放在源头上。
比如,过度包装,我记得20多年前,我们就开始反对这种陋习,但是效果就是不太好。为什么?因为,经过精心包装以后的产品,就是更漂亮、看上去更精致。对于这一点,消费者很难放弃,商家出于吸引消费的人、迎合消费需求,就更难放弃。难就难在这里。
戴星翼:下一步,我感觉还是要靠公民教育。要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不断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对环境不友好的,哪些行为是基于长远利益更值得去追求的。促使公众基于对环境友好的认同,调整、改变既有的生活方式。
短期目标是尽可能少地产生废弃物,长期目标是过一种更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生活。基于对以上描述的目标的认同,不断地去比较各种选择可能会引起的结果,慢慢地提高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能力。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纸法令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改变10多亿民众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小习惯,唾手可得的生活便利更是让人难以抵御。自上而下的贯彻推行固然拥有强有力的行政保障,但从世界环保事业的经验来看,一项环保制度的推行,从根本上而言,有赖于全社会携手合作,甚至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赛模型展的会场,主办方准备的购物袋、礼品袋均为环保材料制造成。 董天晔 摄
上观新闻:促进社会成员普遍与环境为友,除了宣传教育、全社会动员,还有无另外的抓手?
戴星翼:过去,我们大家常常会说,要靠制度。比如,多出台一些基于环境友好型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政策法规。在这方面,我国这些年进步很大,可以说,日本、德国有的那些环境友好的政策法规,我们基本上也有了。如果还想再进一步,我觉得,有几个相关领域的例子能够给大家提供启发。
比如,我们以前经常会想当然地认为,正确扔垃圾和垃圾减量之后,资源的循环利用最重要。但是,其实,垃圾循环利用是需要成本的,有时候成本甚至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循环利用一定划得来吗?第一个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是美国人。作为对策,他们把成本收益意识沿用到了环保领域。
面对废纸到底该如何循环利用这样的问题,他们严格计算了所涉环节(包括物流、运输、分拣、清洗等)的成本。结果就发现,经济上划得来还不够,因为循环利用而产生的新的成本和负面影响(废纸清洗、退油墨等会产生新的污染)也应计算在内。此后,做类似的决策之前,他们一定会分门别类严谨计算。如果比对下来,发现有些做法的总成本不减反增,还不如不做。相对而言,我们对这一类问题的认识还不够。
相比美国人,日本则拿出了一种“宗教精神般”全民环保意识来保护环境。只要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说干就干。
过往印象中,我们总认为日本的行政动员能力很强。事实上,日本的社会动员深深根植于社区。以垃圾分类为例,日本是以社区为单位推进的。每个社区一般会有类似卫生委员会这样的居民自组织。在这个自组织的集体决策下,先把社区里的垃圾收集上来,然后挑选居民认为合适的解决方法。委托垃圾处置后产生的费用,由居民们各自承担。
细想一番,这样一种制度设计是非常聪明的。一方面,通过对扔垃圾这个行为进行定价,遏制乱扔垃圾、随意制造废弃物等行为的发生。因为处理垃圾需要付费且并不便宜,倒逼居民们的扔垃圾行为向节俭、克制、尽可能资源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居民及其自组织成了社区环境事务的主理人,很好地解决了让广大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这一问题。主动,意味着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运行;主动,也代表着为了自身利益而参与,以合作的方式发展社区层面的公共物品。无形中,一个使居民们自我教育、相互帮助督促、自我行为完善的制度平台形成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让市民作为环境行为的主体并承担后果,能够培养出真正负责任的公民。随之,市民的环境行为和文明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上观新闻:说到环境友好社会,很多人会提到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国家。这些国家在与环境为友方面,有哪些好的、聪明的做法?
戴星翼:我曾经在挪威生活过一段时间,发现他们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用品、塑料制品也用得挺多。但总体而言,社会上的大部分人过着一种较为简单、俭朴的生活。大量商品都是简装的。相比商品外观,人们更注重其直接效用。
相比之下,我们国内过度包装的情况就非常严重。同样是买一样东西,往往包装光鲜亮丽的更吸引眼球,也让买的人、被送的人觉得更有面子。请客吃饭时,主人往往点上满满一桌子菜,既是好客,也是体面。背后的心情能够理解,但这种行为本身显然是不那么环境友好的,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趋势来看,应作为陋习加以反对。
倡导一种更合理、更环境友好的方式,不是说大家就不要消费了,而是说,要让我们的消费行为尽可能少掺入一些“好面子”“讲排场”的因素。尽管很难克服,但还是要努力地试着改变,从我做起、从政府做起、从媒体做起。
如今,一些家居用品品牌通过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居家生活”解决方案,倡导更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包装简化,使用可再生、可回收材料等做法日渐深入人心。均 蒋迪雯 摄
戴星翼:比如说,媒体可以介绍一些环境友好的“好面子”方式。当我们忍不住想“好客”时,有没有更环境友好一点的好客方式?媒体能够最终靠这样的提问去引导,将各种可能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观众,让大家自己去比对。也不妨学一学美国人,算一算成本效益账。简单来说,就是要把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化,而不是大而化之。把我们生活中哪些是比较环境友好的、哪些是不够环境友好的,通过细节去呈现出来。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把道理给大家讲清楚。如此春风化雨,才会慢慢地影响人们的具体行为。
直接影响到人们具体消费行为的商家、商场,也有责任做一点引导。因为他们和消费者每天非间接接触,做好引导,效果是最好的。
上观新闻:假设我现在是一家餐厅的老板。我来请教戴老师,我如何吸引顾客和倡导环保两不误呢?
戴星翼:比如,点菜的时候,提醒客人不要点得太多,够吃就好。这一点现在很多餐厅已经在做了。我觉得这样挺好。
社会上的一些志愿者组织,可以自发地去观察、分析一下客人的就餐、消费行为,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看看哪些环节我们大家可以更精简、哪些做法可以更环保,给当下的消费习惯来个诊断,然后把好的做法集结到一起加以推广。可以是媒体宣传,也能制作成小册子,每个餐厅、商店发一份,诸如此类,帮助那些更好的做法、经验慢慢地固化下来。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柳森 文字编辑:柳森 题图为环保宣传员在为社区居民进行“限塑”兑换。 新华社 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刘翔师弟!徐卓一戴着眼镜跑出110米栏第一,网友:长相太容易让人轻敌了
哈?腾讯V圈主题策略养成游戏《虚环》曝光 / 世嘉申请Yakuza Wars商标
惠普战 99 商用一体机配置上新:i5-14500 + 1TB 售 4899 元起
机械革命推出蛟龙 15 Pro 笔记本:R7-7435H+RTX4060,5499 元起
妈妈不敢喝豆汁让女儿先尝试一下,萌娃喝出表情包直接干呕,“此时笑容一定转移到了妈妈的脸上”